工笔画,如何模仿孙郡的《芈月传》里的工笔剧照?(2)
利用上图,小晔根据孙郡先生的风格复制了下图。 根据两张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来,画面大幅的留白是通过技术手段把实景拍摄中的多余素材从照片中抹去,只留下摄影师重点想表现的山石部分。 留白是中国艺术的重要
自其以后慢慢的以中式风格来创作的漫画师们越来越多了,取两个我最喜欢的插画师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一下。
伊吹五月作品:
郭竞雄作品:
这是小晔最喜欢的帝释天,没有之一。
以及还有下面这位来搞笑的不知名的漫画师
五、结语
到这里,小晔该写结语了。可是,如同我前面提到的,要讲孙郡的摄影就必须要提到工笔画,要讲工笔画就必须要讲到中华的文化,而要讲中华的文化就必须回答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
是从春秋战国的古战场来?
是从唐宋光风雯月的诗词中来?
还是从明清的章回体小说中来?
是,却也不全是;
我们还是从百年前的那场浩劫里来;
八十年前为了保护我们珍贵的文物,一群饱读诗书的年轻人放下身段,顶着敌人的轰炸,用手抬着用肩扛着,把一箱箱故宫文物(其中就包括了上面提到的十大传世名画)从东面的平原运到了西面的高山盆地之中;
五十年前这些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文化差点又被葬送。
三十年前日本漫画与西式绘画侵入中华大地,中式绘画技法几乎失去市场;
二十年前喜爱中华文化的莘莘学子前赴后继的投入到中华文化的继承与革新之中。
2015年我们终于迎来了卖出了九亿天量票房的《大圣归来》以及以《琅琊榜》《芈月传》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为底蕴的电视剧的收视翻红。
如果没有八十年前的那场西迁运动,小晔今天就没可能调侃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韩熙载夜宴图》APP;
如果没有许许多多漫画人的努力坚持寻找中式绘画的方向,我们今天就没可能看到《大圣归来》;
如果没有摄影人对传统永不止步的追求、继承和创新,我们也没可能看到孙郡的中式摄影 ,以及今天这篇于万千海洋中的一瓢弱水。
高胖子曾说“除了眼前的苟且,我们还有诗和远方!”
我想说,正是我们华夏万万人在百余年中持之以恒的蝇营狗苟,方才造就了今天浩浩荡荡的诗和远方。
所以,我应是心怀感恩的看到我们曾经的文化瑰宝以不同的面貌回到了我们的身旁。于此我别无它话,便以一段同人漫画中的话语结束这一次的分享“你生而为龙,即使一朝折断掌牙,拔裂鳞片,瞎目断爪,坠入浅滩,龙依然是龙。。。。。。。耀君,愿我有生之年,得见您君临天下!”
好了,小晔闲聊到此结束,下面开始正式的分享!
所以当我们已知要给下图照片增加黄褐色时,我们就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1、直接加黄色再加红色;
2、使用红色和绿色相加得到黄褐色;
由于黄褐色中红的比例会比黄多一些,直接加黄的颜色配比是50%的红+50%的绿,这样得到的颜色与想象之中差别太大,所以在加入了黄色后仍然要增加红和绿来进行手动调节。
参数图如下:
效果如图:
基础有了,可颜色却过于艳丽,这时就需要降低饱和度来达到与旧画纸相同的古朴感。
降饱和度可能一般会想到直接用色相饱和度工具,但我更喜欢使用渐变映射工具,原因是此图的深色部分还过深,与工笔画的那种即使是深色也是浅浅淡淡的感觉不太符合。所以我用的渐变映射也不全是黑白色,而是由黄褐色与白色组合。参数如图:
效果如图:
此时还差旧纸张的纹理感,参数如下:
再重新构图和微调一番,最终成品如下图所示。
这样一张仿工笔画的照片就做成了。
模仿总是简单的,但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不容易,谨以此向孙郡先生以及中国工笔画的先驱们致以敬意!
再推荐几首曲子给大家,大家可以配合曲子悠远的意境来慢慢欣赏画面。
林海的《琵琶语》、王俊雄的《花间梦事》、金枝欲孽 插曲《笛子二重奏》、梁邦彦的《風の誓い》、矶村由纪子的《风吹过的街道》
四、华夏文化
其实说到新式绘画与传统绘画相结合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时,我不得不提一下—-东方画姬德珍,她是第一个惊醒我的台湾插画师;虽佳人已逝,留存的作品现在看来似乎也有些许不足,但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她却是在以日式与美式漫画当道,中式绘画后继无人的窘迫状态中第一个走出自己路线的插画师。
2000年左右 德珍作品:
这么久没看到小晔,小晔想死大家啦!大家的祝福和嘛咪嘛咪哄的咒语小晔都收到啦!谢谢大家的转发和留言!非常抱歉,之前由于工作忙加身感小恙,停了一段时间没有写教程,今天工作稍缓些,本来应该是把上期的内容继续写完的,但由于原来的资料没放在手边,为免浪费这大好的时光,咱们来讲讲最近流行的《芈月传》里漂亮的工笔画摄影吧!(想看技巧和方法的直接看第三点)
聊一件新鲜事物,就不得不首先聊到哲学的终极问题“从哪里来”。要想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真相,不要只看它眼前的花团锦簇,也需看看它是从何来而,要向何而去。所以想了解孙郡的摄影,就要先了解中华文化的脉络–工笔画。
源自春秋战国,以线造型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这张帛画小晔最是熟悉不过了,出自长沙马王堆辛追墓,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战国古墓,辛追夫人的故事还曾被拍成电视呢。对了,以下大部分古画都由于篇幅太长的原因,只截取了其中的一个画面来展示,如果对原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甚至也可以去相关的博物院一睹芳容。其实看实物比看网页更有感触。
洛神赋图出自东晋,源自三国曹操的儿子曹植做的《洛神赋》。图中洛神离开曹植时悲伤不舍的神情最是动人。此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虢国夫人是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的二姐,生活奢侈豪华,通过画家的妙笔再现了“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听说孙郡先生从小学国画,话说小晔小时候也曾摹过左边这匹白马和马上的胖妞儿,这是小晔和孙郡先生除了都是中国人之外的第二大共同点。
最近故宫博物院为这幅韩熙载夜宴图专门开发了一个APP,非常美观,喜欢的朋友可以一起下载玩玩哦。对了,最近故宫博物院真是动作太多,已经不能安静的做个美男纸了。其之前开发了萌正太版的《皇帝的一天》APP专门介绍清朝皇帝的一天行程;现在除了开发《韩熙载夜宴图》APP外,还仿照2015年火到爆的《秘密花园》出了一套《点染紫禁城》,同样是填色游戏,非常适合喜欢中国文化的大人和小孩。故宫博物院真是有钱太任性啦!
汉宫春晓图作者是明代的仇英,仇英同学可是和点秋香的唐伯虎并称明四家的很厉害的画家呢。这幅画虽然写的是汉宫,但只是指代汉人的宫庭,并非汉代的宫庭,所画人物是自唐以来的服饰风格,还具有明代的特点。
据说卢先生的画每幅在5W+,小晔是俗人,俺看看就好!
与卢先生的画不同,此画着重于人物的写实,然线条与色彩仍是严谨的遵循了工笔画的特点。
(感谢telvis同学的提示,此画作者为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高级画师,天津画院院外画家王美芳老师)
在经历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后,中国的工笔画由简洁的线条向写实的人物过渡,如今写实人物型的工笔画又与摄影相结合,谱写出了新的篇章。
像她又不是她
好在我刚好有此图的一张原景拍摄照片,我们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区别在哪。
这么久没看到小晔,小晔想死大家啦!大家的祝福和嘛咪嘛咪哄的咒语小晔都收到啦!谢谢大家的转发和留言!非常抱歉,之前由于工作忙加身感小恙,停了一段时间没有写教程,今天工作稍缓些,本来应该是把上期的内容继续写完的,但由于原来的资料没放在手边,为免浪费这大好的时光,咱们来讲讲最近流行的《芈月传》里漂亮的工笔画摄影吧!(想看技巧和方法的直接看第三点)
聊一件新鲜事物,就不得不首先聊到哲学的终极问题“从哪里来”。要想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真相,不要只看它眼前的花团锦簇,也需看看它是从何来而,要向何而去。所以想了解孙郡的摄影,就要先了解中华文化的脉络–工笔画。
源自春秋战国,以线造型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这张帛画小晔最是熟悉不过了,出自长沙马王堆辛追墓,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战国古墓,辛追夫人的故事还曾被拍成电视呢。对了,以下大部分古画都由于篇幅太长的原因,只截取了其中的一个画面来展示,如果对原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甚至也可以去相关的博物院一睹芳容。其实看实物比看网页更有感触。
洛神赋图出自东晋,源自三国曹操的儿子曹植做的《洛神赋》。图中洛神离开曹植时悲伤不舍的神情最是动人。此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虢国夫人是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的二姐,生活奢侈豪华,通过画家的妙笔再现了“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听说孙郡先生从小学国画,话说小晔小时候也曾摹过左边这匹白马和马上的胖妞儿,这是小晔和孙郡先生除了都是中国人之外的第二大共同点。
最近故宫博物院为这幅韩熙载夜宴图专门开发了一个APP,非常美观,喜欢的朋友可以一起下载玩玩哦。对了,最近故宫博物院真是动作太多,已经不能安静的做个美男纸了。其之前开发了萌正太版的《皇帝的一天》APP专门介绍清朝皇帝的一天行程;现在除了开发《韩熙载夜宴图》APP外,还仿照2015年火到爆的《秘密花园》出了一套《点染紫禁城》,同样是填色游戏,非常适合喜欢中国文化的大人和小孩。故宫博物院真是有钱太任性啦!
汉宫春晓图作者是明代的仇英,仇英同学可是和点秋香的唐伯虎并称明四家的很厉害的画家呢。这幅画虽然写的是汉宫,但只是指代汉人的宫庭,并非汉代的宫庭,所画人物是自唐以来的服饰风格,还具有明代的特点。
据说卢先生的画每幅在5W+,小晔是俗人,俺看看就好!
与卢先生的画不同,此画着重于人物的写实,然线条与色彩仍是严谨的遵循了工笔画的特点。
(感谢telvis同学的提示,此画作者为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高级画师,天津画院院外画家王美芳老师)
在经历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后,中国的工笔画由简洁的线条向写实的人物过渡,如今写实人物型的工笔画又与摄影相结合,谱写出了新的篇章。
像她又不是她
好在我刚好有此图的一张原景拍摄照片,我们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区别在哪。
所以当我们已知要给下图照片增加黄褐色时,我们就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1、直接加黄色再加红色;
2、使用红色和绿色相加得到黄褐色;
由于黄褐色中红的比例会比黄多一些,直接加黄的颜色配比是50%的红+50%的绿,这样得到的颜色与想象之中差别太大,所以在加入了黄色后仍然要增加红和绿来进行手动调节。
参数图如下:
效果如图:
基础有了,可颜色却过于艳丽,这时就需要降低饱和度来达到与旧画纸相同的古朴感。
降饱和度可能一般会想到直接用色相饱和度工具,但我更喜欢使用渐变映射工具,原因是此图的深色部分还过深,与工笔画的那种即使是深色也是浅浅淡淡的感觉不太符合。所以我用的渐变映射也不全是黑白色,而是由黄褐色与白色组合。参数如图:
效果如图:
此时还差旧纸张的纹理感,参数如下:
再重新构图和微调一番,最终成品如下图所示。
这样一张仿工笔画的照片就做成了。
模仿总是简单的,但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不容易,谨以此向孙郡先生以及中国工笔画的先驱们致以敬意!
再推荐几首曲子给大家,大家可以配合曲子悠远的意境来慢慢欣赏画面。
林海的《琵琶语》、王俊雄的《花间梦事》、金枝欲孽 插曲《笛子二重奏》、梁邦彦的《風の誓い》、矶村由纪子的《风吹过的街道》
四、华夏文化
其实说到新式绘画与传统绘画相结合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时,我不得不提一下—-东方画姬德珍,她是第一个惊醒我的台湾插画师;虽佳人已逝,留存的作品现在看来似乎也有些许不足,但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她却是在以日式与美式漫画当道,中式绘画后继无人的窘迫状态中第一个走出自己路线的插画师。
2000年左右 德珍作品:
自其以后慢慢的以中式风格来创作的漫画师们越来越多了,取两个我最喜欢的插画师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一下。
伊吹五月作品:
郭竞雄作品:
这是小晔最喜欢的帝释天,没有之一。
以及还有下面这位来搞笑的不知名的漫画师
五、结语
到这里,小晔该写结语了。可是,如同我前面提到的,要讲孙郡的摄影就必须要提到工笔画,要讲工笔画就必须要讲到中华的文化,而要讲中华的文化就必须回答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
是从春秋战国的古战场来?
是从唐宋光风雯月的诗词中来?
还是从明清的章回体小说中来?
是,却也不全是;
我们还是从百年前的那场浩劫里来;
八十年前为了保护我们珍贵的文物,一群饱读诗书的年轻人放下身段,顶着敌人的轰炸,用手抬着用肩扛着,把一箱箱故宫文物(其中就包括了上面提到的十大传世名画)从东面的平原运到了西面的高山盆地之中;
五十年前这些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文化差点又被葬送。
三十年前日本漫画与西式绘画侵入中华大地,中式绘画技法几乎失去市场;
二十年前喜爱中华文化的莘莘学子前赴后继的投入到中华文化的继承与革新之中。
2015年我们终于迎来了卖出了九亿天量票房的《大圣归来》以及以《琅琊榜》《芈月传》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为底蕴的电视剧的收视翻红。
如果没有八十年前的那场西迁运动,小晔今天就没可能调侃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韩熙载夜宴图》APP;
如果没有许许多多漫画人的努力坚持寻找中式绘画的方向,我们今天就没可能看到《大圣归来》;
如果没有摄影人对传统永不止步的追求、继承和创新,我们也没可能看到孙郡的中式摄影 ,以及今天这篇于万千海洋中的一瓢弱水。
高胖子曾说“除了眼前的苟且,我们还有诗和远方!”
我想说,正是我们华夏万万人在百余年中持之以恒的蝇营狗苟,方才造就了今天浩浩荡荡的诗和远方。
所以,我应是心怀感恩的看到我们曾经的文化瑰宝以不同的面貌回到了我们的身旁。于此我别无它话,便以一段同人漫画中的话语结束这一次的分享“你生而为龙,即使一朝折断掌牙,拔裂鳞片,瞎目断爪,坠入浅滩,龙依然是龙。。。。。。。耀君,愿我有生之年,得见您君临天下!”
好了,小晔闲聊到此结束,下面开始正式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