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大师之路:渐变的用途和设定技巧转载)
作者: 透过镜头看世界 1、在实际的应用(尤其在网页设计)中, 最常用到的就是双色渐变,即是从第一种颜色开始过渡到第二种颜色就结束。而这其中大部分实际上是属于单色的深浅渐变,即从某种颜色的较深状态过渡到较浅状态(或相反)。 2、固定渐变:固定渐变不利于修改,且
本篇教程讲解一下PS中的图层混合模式的基础知识,使大家可以快速的掌握风光片的后期,我们通过图层混合模式来全方位讲解同学们在后期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图层混合模式算是PS后期修图的一个知识点,各种各样的图层混合模式,同学们有的不是很清楚,图层混合模式为我们摄影后期做各种特效有很好的帮助,具体通过教程来学习一下吧。
1混合图层的简单方法
要将两个图层混合在一起,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工具,那就是调整图层的不透明度。
两个图层放在一起,当上面图层不透明度是100%时,只会显示上方的图层。
如果上方图层的不透明度变成30%,那么呈现效果会变成上方图层部分覆盖在下方图层上。最终显示30%上方图层,70%下方图层,形成混合效果。
图层不透明度会对整个图层起作用,如果想让图层的不同区域有不一样的不透明度,就可以使用蒙版。(更多关于图层和蒙版的知识,请阅读文章《PS的基石 - 图层与蒙板》)。
蒙版白色部分表示,该图层这些区域的不透明度是100%。蒙版黑色部分表示,该图层这些区域的不透明度是0%。蒙版灰色部分表示,该图层这些区域是半透明的。
如果我对极光图层应用下面这个蒙版,那么极光图层下方地面的不透明度是0%(黑色蒙版),极光图层自带的地面会被隐藏掉。
从而显示出下方图层的雪山,作为新的地景。
2. 不透明度混合图层的局限性
改变不透明度(或蒙版)的图层混合方法,虽然简单,但效果有限。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图层混合模式,来进行更快速、复杂的图层混合。
比如后期叠加星轨,如果要用上面的方法,需要花几分钟时间,用蒙版把每个图层的星星都抠出来,再叠加在一起。
而如果使用“变亮”的图层混合模式,只需1步,几秒钟就能生成一个完美的星轨。
除了更快捷之外,图层混合模式还可以生成更复杂的混合效果。
比如后期模拟丁达尔光柱,如果直接用画笔画出一个光柱,会显得很假。
此时如果把光柱的图层,混合模式改成“叠加”,则后期光效更加自然。
总而言之,图层混合模式,是用函数的方法,对两个图层进行更复杂的混合。
这下面的每一个函数,都对应了一种图层混合模式。但我们并不需要记住和理解这些复杂的公式。
我们只要知道常见图层混合模式,各自有怎样的混合效果就可以了。
3. 常见图层混合模式与效果
在图层面板中,每个图层默认都是“正常”的混合模式。如果用鼠标点击一下,就可以看到全部图层混合模式的下拉菜单。
Photoshop在软件中,把27种图层混合模式,归类为了6组。
首先是“覆盖组”,也就是上面的图层覆盖在下面图层上。
默认的模式都是“正常”,上方图层完整的覆盖在下方图层上,只能改变不透明度来影响混合效果。
“溶解”模式,相当于在上方图层先打一些“马赛克”,再覆盖在下方图层上,实际中用的极少。
第二组混合模式,我把他们叫做“去亮组”,他们的混合形式都是让照片变得更暗,去除亮的部分。最常用的是“变暗”和“正片叠底”两种方式。
“变暗”混合模式,就是同一个位置,取两个图层里面较暗的那个。所以两个图层中较暗的像素将作为混合后的保留,更亮的像素将被替换,更暗的像素则保持不变。
以前讲过的去白边方法,其实就是“变暗”模式的应用。
新建一个空白图层,然后用仿制图章,取样所有图层,把天空部分仿制到有白边的山体上。
在“正常”模式下,效果如图,仿制的天空图层不仅覆盖了白边,也覆盖了黑暗的山体。
把仿制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变暗”。
因为仿制的天空比白边暗,比山体亮。所以混合起来,白边被替换成了更暗的仿制天空,但更黑的山体仍然不变,完美去除白边。
“正片叠底”常用于素材的叠加。“正片叠底”后的效果,显示由上方图层和下方图层的像素值中较暗的像素合成后效果,任意颜色与黑色重叠时将产生黑色,任意颜色和白色重叠时颜色则保持不变。
上面的黑色相框,就应该用“正片叠底”的方式混合到照片上。这样边缘的黑色会覆盖住照片,但白色的中央,对下面的照片显示不会有影响。
“去暗组”和“去亮组”一一对应,只不过效果完全反了过来,混合后让照片更亮,去除较暗的部分。
应用最多的是“变暗”的冤家“变亮”,以及“正片叠底”反过来的“滤色”。
“变亮”混合模式,就是取两个图层各自更亮的部份混在一起,常用于星轨、车轨的合成。
只需要选择一组连续拍摄的星空照片图层,把混合模式改成“变亮”。
这样每张夜空照片中最亮的部份,也就是星星部份就会显示出来。由于星空相对地球的运动,每张星星的位置都有所不同,从而显示出了星轨。
“滤色”和“正片叠底”一样,常常用于素材的合成,只不过是完全过滤黑色,显示亮色。风光摄影常见的焰火叠加,就是一个例子。
搜索“烟花”的素材,基本背景都是黑色。
所以我们拖动烟花素材到照片相应位置。
把“混合模式”改为“滤色”,黑色的底板就完全看不见了,亮色的烟花正常显示。
“对比组”的混合模式,都是以128的中间亮度为界,让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起到增加对比的作用。
风光摄影常用“叠加”混合模式,结合黑白画笔,来强化物体的立体感。
新建一个空白图层(或者中灰图层),然后在要提亮的地方刷上白色(或亮灰色),在要压暗的地方刷上黑色(或者暗灰色)。
“正常”模式下,这个图层会覆盖掉下面的图像,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叠加”,下方图像重新显示,但刚刚涂黑的地方变得更暗,涂白的地方变得更亮,立体感更强了。
“叠加”和“柔光”图层,还常常用于光线的渲染。
主要的区别是,“叠加”的效果更强烈,而且更受到下方图层影响,因此渲染出来的光线更通透强烈。
“柔光”的效果更加温和,同时受上方图层影响更多,因此会显得有点雾蒙蒙的。
倒数第二组叫做“差值”组,都是两个图层进行减法类的运算。
其中“差值”是我用的比较多的混合模式,用来检验图层是否对齐,三脚架是否有位移。
比如我有同一机位的两张星空,要拿来堆栈。
堆栈的前提是三脚架不能有位移。因此我把上方星空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差值”,此时画面中有亮色边缘的地方,就是没对齐的区域。
这两张照片在差值模式下,山峰周围出现了亮边,说明三脚架有位移,两张的山峰不在一个位置。
对齐后,山峰应该显示完全重合,差值模式下呈现出没有杂边的黑影。
最后一组,是“色彩组”。
“色相”的混合模式,就是上方图层只取色相值,和下面图层混合。
“饱和度”的混合模式,就是上方图层只取饱和度值,和下面图层混合。
“明度”的混合模式,就是上方图层只取明度值,和下面图层混合。
“颜色”的混合模式,则是上方图层只取饱和度值和色相值,和下面图层混合。
S型曲线,在增加对比度的同时,也会强化照片的饱和度,常常造成失真。
所以有时我们可以把曲线图层的混合模式改成“明度”。
这样曲线图层只会改变下面照片的明度,而对色彩不会有作用了。
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有助于同学们在后期修图可以做的更好,PS中功能很多,所需要的教程全部都有。
本篇教程讲解一下PS中的图层混合模式的基础知识,使大家可以快速的掌握风光片的后期,我们通过图层混合模式来全方位讲解同学们在后期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图层混合模式算是PS后期修图的一个知识点,各种各样的图层混合模式,同学们有的不是很清楚,图层混合模式为我们摄影后期做各种特效有很好的帮助,具体通过教程来学习一下吧。
1混合图层的简单方法
要将两个图层混合在一起,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工具,那就是调整图层的不透明度。
两个图层放在一起,当上面图层不透明度是100%时,只会显示上方的图层。
如果上方图层的不透明度变成30%,那么呈现效果会变成上方图层部分覆盖在下方图层上。最终显示30%上方图层,70%下方图层,形成混合效果。
图层不透明度会对整个图层起作用,如果想让图层的不同区域有不一样的不透明度,就可以使用蒙版。(更多关于图层和蒙版的知识,请阅读文章《PS的基石 - 图层与蒙板》)。
蒙版白色部分表示,该图层这些区域的不透明度是100%。蒙版黑色部分表示,该图层这些区域的不透明度是0%。蒙版灰色部分表示,该图层这些区域是半透明的。
如果我对极光图层应用下面这个蒙版,那么极光图层下方地面的不透明度是0%(黑色蒙版),极光图层自带的地面会被隐藏掉。
从而显示出下方图层的雪山,作为新的地景。
2. 不透明度混合图层的局限性
改变不透明度(或蒙版)的图层混合方法,虽然简单,但效果有限。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图层混合模式,来进行更快速、复杂的图层混合。
比如后期叠加星轨,如果要用上面的方法,需要花几分钟时间,用蒙版把每个图层的星星都抠出来,再叠加在一起。
而如果使用“变亮”的图层混合模式,只需1步,几秒钟就能生成一个完美的星轨。
除了更快捷之外,图层混合模式还可以生成更复杂的混合效果。
比如后期模拟丁达尔光柱,如果直接用画笔画出一个光柱,会显得很假。
此时如果把光柱的图层,混合模式改成“叠加”,则后期光效更加自然。
总而言之,图层混合模式,是用函数的方法,对两个图层进行更复杂的混合。
这下面的每一个函数,都对应了一种图层混合模式。但我们并不需要记住和理解这些复杂的公式。
我们只要知道常见图层混合模式,各自有怎样的混合效果就可以了。
3. 常见图层混合模式与效果
在图层面板中,每个图层默认都是“正常”的混合模式。如果用鼠标点击一下,就可以看到全部图层混合模式的下拉菜单。
Photoshop在软件中,把27种图层混合模式,归类为了6组。
首先是“覆盖组”,也就是上面的图层覆盖在下面图层上。
默认的模式都是“正常”,上方图层完整的覆盖在下方图层上,只能改变不透明度来影响混合效果。
“溶解”模式,相当于在上方图层先打一些“马赛克”,再覆盖在下方图层上,实际中用的极少。
第二组混合模式,我把他们叫做“去亮组”,他们的混合形式都是让照片变得更暗,去除亮的部分。最常用的是“变暗”和“正片叠底”两种方式。
“变暗”混合模式,就是同一个位置,取两个图层里面较暗的那个。所以两个图层中较暗的像素将作为混合后的保留,更亮的像素将被替换,更暗的像素则保持不变。
以前讲过的去白边方法,其实就是“变暗”模式的应用。
新建一个空白图层,然后用仿制图章,取样所有图层,把天空部分仿制到有白边的山体上。
在“正常”模式下,效果如图,仿制的天空图层不仅覆盖了白边,也覆盖了黑暗的山体。
把仿制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变暗”。
因为仿制的天空比白边暗,比山体亮。所以混合起来,白边被替换成了更暗的仿制天空,但更黑的山体仍然不变,完美去除白边。
“正片叠底”常用于素材的叠加。“正片叠底”后的效果,显示由上方图层和下方图层的像素值中较暗的像素合成后效果,任意颜色与黑色重叠时将产生黑色,任意颜色和白色重叠时颜色则保持不变。
上面的黑色相框,就应该用“正片叠底”的方式混合到照片上。这样边缘的黑色会覆盖住照片,但白色的中央,对下面的照片显示不会有影响。
“去暗组”和“去亮组”一一对应,只不过效果完全反了过来,混合后让照片更亮,去除较暗的部分。
应用最多的是“变暗”的冤家“变亮”,以及“正片叠底”反过来的“滤色”。
“变亮”混合模式,就是取两个图层各自更亮的部份混在一起,常用于星轨、车轨的合成。
只需要选择一组连续拍摄的星空照片图层,把混合模式改成“变亮”。
这样每张夜空照片中最亮的部份,也就是星星部份就会显示出来。由于星空相对地球的运动,每张星星的位置都有所不同,从而显示出了星轨。
“滤色”和“正片叠底”一样,常常用于素材的合成,只不过是完全过滤黑色,显示亮色。风光摄影常见的焰火叠加,就是一个例子。
搜索“烟花”的素材,基本背景都是黑色。
所以我们拖动烟花素材到照片相应位置。
把“混合模式”改为“滤色”,黑色的底板就完全看不见了,亮色的烟花正常显示。
“对比组”的混合模式,都是以128的中间亮度为界,让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起到增加对比的作用。
风光摄影常用“叠加”混合模式,结合黑白画笔,来强化物体的立体感。
新建一个空白图层(或者中灰图层),然后在要提亮的地方刷上白色(或亮灰色),在要压暗的地方刷上黑色(或者暗灰色)。
“正常”模式下,这个图层会覆盖掉下面的图像,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叠加”,下方图像重新显示,但刚刚涂黑的地方变得更暗,涂白的地方变得更亮,立体感更强了。
“叠加”和“柔光”图层,还常常用于光线的渲染。
主要的区别是,“叠加”的效果更强烈,而且更受到下方图层影响,因此渲染出来的光线更通透强烈。
“柔光”的效果更加温和,同时受上方图层影响更多,因此会显得有点雾蒙蒙的。
倒数第二组叫做“差值”组,都是两个图层进行减法类的运算。
其中“差值”是我用的比较多的混合模式,用来检验图层是否对齐,三脚架是否有位移。
比如我有同一机位的两张星空,要拿来堆栈。
堆栈的前提是三脚架不能有位移。因此我把上方星空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差值”,此时画面中有亮色边缘的地方,就是没对齐的区域。
这两张照片在差值模式下,山峰周围出现了亮边,说明三脚架有位移,两张的山峰不在一个位置。
对齐后,山峰应该显示完全重合,差值模式下呈现出没有杂边的黑影。
最后一组,是“色彩组”。
“色相”的混合模式,就是上方图层只取色相值,和下面图层混合。
“饱和度”的混合模式,就是上方图层只取饱和度值,和下面图层混合。
“明度”的混合模式,就是上方图层只取明度值,和下面图层混合。
“颜色”的混合模式,则是上方图层只取饱和度值和色相值,和下面图层混合。
S型曲线,在增加对比度的同时,也会强化照片的饱和度,常常造成失真。
所以有时我们可以把曲线图层的混合模式改成“明度”。
这样曲线图层只会改变下面照片的明度,而对色彩不会有作用了。
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有助于同学们在后期修图可以做的更好,PS中功能很多,所需要的教程全部都有。